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>详细内容
常昊婉拒广州邀约 上海棋院望破格提拔其出任院长
作者:新浪      发布时间:2014/8/4 15:37:00

  □晨报记者 黄宇龙

  近期,关于“广州棋院有意邀请常昊赴穗出任院长一职”的消息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,但据记者了解到的最新消息是,常昊不会去广州,而是有望出任上海棋院院长一职,相关的破格提拔目前正在走组织程序。

  一场被棋迷关注的波澜

  今年6月23日,象棋全国冠军、时任广州棋院副院长的许银川在个人微博上公布了辞职的消息,称“辞职申请已获批准,从今天起将离开广州棋院,成为一名自由人。”第二天的6月24日,他又更新微博,称“棋往宽处走,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人生的价值远胜于谋取一官半职。”

  在棋迷心中人气很高的许银川离职的消息出现后,很多棋牌的网络论坛开始出现对于具体原因的猜测版本,有说法称,在老院长容坚行因年龄而退休后,许银川迟迟未得到“扶正”信号而负气出走,也有说法称,许银川长期的象棋抱负无法施展,所以想离开体制去市场中闯荡一番。但没有任何一个说法得到当事人或广州棋院的认可。

  几天之后,更火爆的说法出现:上海围棋名将常昊将受邀赴穗,出任广州棋院院长。当然,也没有任何人站出来对这个说法负责。

  确实收到广州棋院的邀约

  上周,记者联系到上海棋院相关领导及常昊本人,向他们分头求证传言的来源及真实性,得到的回答或许出乎所有人的意料:常昊应该不会去广州当棋院领导,相反,上海棋院、上海棋牌运动管理中心、上海市体育局正在向有关方面积极协商申报,想破格提拔常昊为上海棋院院长,目前,相关的组织程序正在按部就班进行中。常昊也同时向记者证实:广州方面确实曾对自己发出过邀请,诚意让他感动。

  常昊介绍说,2个多月前,广州方面一位分管领导专程前往北京,谈了广州棋院人员变动的情况,并当面对常昊发出邀请,希望他考虑赴五羊城,出任棋院院长。常昊说,广州方面的诚意让自己非常感动,但自己的身份还是一名运动员,代表上海征战围甲联赛,父母在上海居住,自己在北京生活,孩子在北京上学,这些都是现实的因素,所以无法立刻明确给予答复。他同时向上海棋院的相关领导汇报了此事。

  “广州方面确曾邀请”也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网络上的一部分猜测。

  上海想留住常昊这块“牌子”

  出生于1976年的常昊今年38岁,10岁进入围棋国家队,16岁起开始斩获各种冠军,至今拿过多少奖杯也很难精确统计,中日擂台赛、中韩擂台赛、三国赛、应氏杯、三星杯、农心杯,棋迷们能叫得上名字的赛事,常昊都有夺冠纪录,是个货真价实的“大满贯冠军棋手”,也是上海体育的一块牌子,就个人名气来说,也并不输给姚明、刘翔、王励勤等人。

  常昊如果真到外省市当棋院院长,上海的棋迷们、上海的方方面面能接受吗?

  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上海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书记单霞丽时,她说,常昊第一时间将广州方面对他发出邀请的事向单位和组织做了汇报,也表达了自己的犹豫和想法。“我们也随后向体育局相关领导做了汇报,从上至下,大家态度都很明确,常昊别说是上海,就是在全国、在世界范围内,都是有很高知名度的棋手、优秀的运动员,是我们上海体育的一块牌子,上海也是他的家乡,这么多年下比赛,他也只代表过上海,这份感情是无法替代的,我们肯定是想留住这块牌子。”

  其实不想走,其实我想留——常昊不想走,上海很想留——基于这个基础,一切都好办了,问题是,怎么留?

  破格选拔非“一时兴起”

  上海方面想到了“破格提拔”这步棋。三年前,退役不久的王励勤当选上海乒协副主席,当年王励勤33岁,自此开始走上管理道路,开始人生的又一场“新比赛”。相关领导提出,既然广州方面能慧眼识人,我们为什么不能?而且上海有好的先例在前,能否破格提拔,让常昊担任上海棋院院长?

  据悉,这个提议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,相关方面随即开始通过正常的组织程序进行申报。

  常昊目前的运动员注册在上海,也是目前上海围棋队的一员,代表上海队征战围甲联赛,但他的户口在北京,人也基本常住北京,上海队有主场比赛时再回来,女儿在北京上学,今年暑假一过,就将上初三了,明年将面临中考,常昊的运动员编制则在中国棋院。从“国手常昊”变成“常昊院长”,需要理清包括组织关系、身份关系在内的很多头绪,相关程序也都需要时间。

  但上海棋院相关领导也表示,破格选拔,虽然是“因事催人”,但也绝非是“一时兴起”,上海棋院方面很早之前就曾想过让常昊发挥更大的作用,担纲一些更具体的工作,但总是碍于各种因素而无缘实施,现在借此机会,也算是下了一步早就想过、早就想好,但迟迟没下的棋。

  晨报记者对话常昊:上海、围棋 两个关键词

  昨天第一个给常昊打过去的电话,他没接,记者随后发了条短信给他,说明了采访意愿,半小时后,常昊回电说,“不好意思,刚才我在游泳,没听见。”采访随后展开,话题当然是从他即将面临的新局面开始说起。

  晨报记者:广州方面表达的邀请意愿,你个人是怎么想的?

  常昊:说实话,我有些犹豫的。理由很简单,下了这么多年的棋,我觉得运动员生涯总有结束的一天,需要为自己寻找新的方向,现在年轻棋手的涌现比我们那时候更加迅猛,这就注定像我这个年纪的棋手,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更全面的规划。我真的非常非常感谢广州方面这么看得起我,这是真心话。

  晨报记者:犹豫之后,“走”和“留”哪个对你内心更有说服力?

  常昊:还是留的想法更多一些。一是家乡,二是父母。我生在上海,上海养育了我,我说我有家乡情结不算夸张,这么多年,我一直都代表上海打比赛。父母现在都退休了,也都生活在上海,我10岁进国家队后,就离开上海,到现在近30年,每年回家和父母呆一起的时间很少很少,最长的恐怕就是过年,而且也不是每年过年都能回家,一次呆半个月可能是最长纪录了。我是独生子,父母年富力强时我在外闯荡还好,现在年纪大了,我觉得不能离他们太远。

  晨报记者:你对自己有可能在上海棋院担任重要职务,有心理准备吗?你觉得自己能胜任吗?

  常昊:曾经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在角色上有所转变,但没想到具体是什么时候、以什么形式。过去一两年,一些朋友,还有一些前辈,都跟我提起过转型的事情,有一些还开出了很好的条件,但我的底线是围棋,做什么似乎都无法离开围棋,上海和围棋,算是我职业选择的两个关键词。至于将来如果真的有机会担任一些职务,能不能胜任,我暂时无法回答你。任何岗位,任何工作,我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,但我应该比别人更了解围棋这项运动的发展规律,常年的职业生涯,我也积累了一些想法,将来运用好,可以更好地发展这项运动。

  晨报记者:你现在仅仅是管棋,就是管自己下好棋,但将来可能要面临管人、管事,有没有一些同龄人或者前辈的经历、经验供你参考、借鉴?

  常昊:你说得没错。当运动员,就是训练加比赛,只有一件事:下好自己的棋。将来如果有转变,对我来说,可能首先就是心态转变。我们这批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棋手,很多都已经完成了角色转变,我给你举几个例子,刘世振比我小一岁,是我师弟,他现在是围甲上海队的主教练,也担任上海棋院的副院长几年了。我们那时候的“七小龙”几个人,邵炜刚,比我大3岁,已经是国家队教练,现在还担任副领队,也从事一些管理工作,还有王磊,担任女队教练好几年,另外还有刘菁,现在也进入中国棋院围棋部工作。应该说,他们都在各自的新岗位上做得很好,都有很多东西值得我借鉴。

  运动员最接近“规律”

  在广州棋院“求婚”之前,常昊说,对未来可能到来的某种转型“有期待、没细想”,上海棋院说,对常昊未来身份和作用的突破“有想法、缺动作”,客观来说,广州棋院的“求婚”推了常昊一把,也将了上海棋院一军。

  中国体育有相对特殊的人才培养和选拔体系,也同时形成了相对特殊的体育管理人才的选拔方式。过去几十年,在几乎各个项目上,都有一些曾经的佼佼者最后蜕变为管理者,他们都干得怎么样?你可以问问蔡振华蔡局长。

  放眼世界范围,优秀运动员在自己专项领域里的地位都不低,这也能理解为什么国际奥委会里运动员委员会委员有很大的话语权。说到底,运动员是最能体会运动本质的人,最接近运动规律的人。

  职业体育对于每个运动员来说都是“青春饭”,不可否认的是,多数运动员在有限的运动生涯里,积累了财富和人气,也积累了关系和人脉,这是他们“转身”的基础。他们中的一些人或许天赋更高,还在长期的训练、比赛中,形成了对一项运动更清醒的认识、也摸清了这项运动的发展规律,这些经验如何传承?除了当教练,恐怕也只有走上管理岗位了。

  运动员能不能当官、能不能当好官,我觉得这基本上是个“伪命题”。如果精力实在旺盛,大家可以讨论讨论,帮“未来的常昊”出出主意。

  几乎所有成功的运动员出身的管理者,无一不是将自己对于某项运动客观规律的认识放大到极限,用自己的人气和人脉为这个项目带去更多积极的影响。做成一件事或一些事了,他们不会拿自己是内行作为炫耀的资本;搞砸一件事后,他们也不会拿自己不懂管理、还需要学习作为借口,一句话,管理也是一场比赛。永远不要陷入“人争”、“权争”这些“非技术性对抗”中,永远不要轻易用老经验并且只用老经验办事情、做决定,永远都要记住,自己曾为现在服务的这个项目流过汗、流过泪,甚至流过血,永远都要记住,自己是最接近“规律”的人。

  “按客观规律办事”,这句时髦话,总该听过的吧。